第一代肺癌靶向药中位PFS1年左右,她吃了9年没有耐药
来源:华夏肿瘤康复网发布时间:2021/11/18 18:54:11
#了不起的抗癌经验这是#了不起的抗癌经验专栏里的第6个抗癌实记
2006年,寇晓玲48岁。
对大多数人来说,48岁意味着人生的后半程才刚刚开始,而寇晓玲进入了6个月的生命倒计时。
寇晓玲的想法只有一个,活着,哪怕多一年、多一个月。
2021年,寇晓玲63岁。
这是寇晓玲抗癌的第15年,使用第一代肺癌靶向药的第9年。
视频拍摄于2019年,寇晓玲抗癌13年记
距离视频拍摄又过去两年,肺癌靶向药没有耐药
被隐瞒的肺癌
寇晓玲知道自己得肺癌是因为她偷偷看了病历,全家人都知道,丈夫知道、年迈的父母知道、在上学的儿子也知道,唯独她不知道。
2006年的12月2日,寇晓玲的身体查出了毛病,体检结果显示肺部有一块阴影,医生让她做了CT。
第二天,寇晓玲的老公就瞒着她拿着CT片子去北京找了专家。从北京回来后,他和寇晓玲商量着,需要去住院做个手术。这突如其来的手术决定让寇晓玲心中充满了疑问:“我为什么要住院,我不做手术。”
常年在医院上班的寇晓玲,早就见惯了来来往往的病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她成了这些病人中的一员。
一边是自己的病需要做手术,一边是家里两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寇晓玲内心充满了矛盾。
这样的矛盾持续了近两周的时间,他们接到了北京医生来的电话:必须立即做手术,不能再拖了!
这通电话让寇晓玲更加担心自己的病是否十分严重,他们决定瞒着父母进行手术。
手术比想象中更波折,做手术的那天,雪下得很大,高速公路封路走不了。寇晓玲从手术室里被推到病房时,迷迷糊糊中,听到了母亲的哭声和父亲的质问:“这么大的手术为什么没有告诉他们?”为了等病理结果,寇晓玲80多岁的父亲在医院陪了她整整三天三夜。
是「肺癌」,但没有一个人告诉寇晓玲。
2007年新年后的第一天,寇晓玲就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术后化疗。被化疗折磨得浑身疼痛的寇晓玲仍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肺癌患者。因为病床上挂的小牌子,上面写着诊断结果:气管炎。
当寇晓玲知道自己确诊肺癌时躺在沙发上哭了一天,她还想:“要是我死了,我的儿子还没有上班、没有结婚,我的父母,他们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
第一次肺癌复发
手术后的三年里,儿子结了婚,寇晓玲家里也忙碌着拆房子搬房子,有时候,忙碌的生活甚至让寇晓玲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号,她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安然地度过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好景不长,寇晓玲发觉自己越来越没有食欲,人也逐渐消瘦,浑身觉得没有劲儿,她去做了CT检查,医生说复发了。
2009年,这是寇晓玲第一次复发。那一年家里刚刚添了小孙子,日子看上去一切美满。但寇晓玲肺癌的复发给这个家里又增加一丝阴霾,她不得不继续到医院去治疗。
在医院进行了一个月的放疗,医生说病灶并没有得到控制,并且因为副作用,导致了放射性肺炎,寇晓玲咳嗽得更加严重,整日整夜的咳嗽声,甚至就连耳背的父亲都能听到。从放疗到伽马刀,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持续的食欲减退,也让寇晓玲的身体每况愈下。
几经辗转,寇晓玲又去到了北京,北京的医生先是让她做了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医生推荐使用一代肺癌靶向药。当时第一个在中国上市的肺癌靶向药是进口的吉非替尼,她仅仅服用了两个月后,复查CT,就发现病灶已经得到明显的控制。
假药
坚持服用了半年,因进口吉非替尼在那时要550元一粒,经济负担不起,他们打起了“印度药”的主意。
经病友介绍,他们了解到有50元一粒的“易瑞沙”,那时候没有琢磨这药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觉得便宜。流程很简单,寇晓玲每个月准备好钱给卖药的人打个电话,他就能把药送过来。她就这样持续吃了半年的假药,若不是在电视的新闻上看到假药的报道,他们仍旧被“骗”下去。
无奈下他们做出了停药的决定,种下了复发的种子。
第二次肺癌复发
假药、停药事件让寇晓玲的病情一再被耽误,在手术后的第八年,也就是2013年,肺癌第二次复发了。
这一次寇晓玲真的怕了!肺癌接二连三的复发让寇晓玲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北京宣武医院的支修益主任建议她继续服用吉非替尼,寇晓玲站在病房前哭了起来:“进口的药药价太高,我真的吃不起,我更不能走上吃假药的老路子。”
用药难题再一次摆在他们面前,庆幸的是,这一次他们通过中华慈善总会的援助项目解决了这个难题。
从2013开始到现在已经快9年了,每个月到北京领一次药,每天晚上服用一颗一代肺癌靶向药。除了按时服用靶向药物外,寇晓玲没有进行过其他的治疗,9年不耐药,也让她少了很多治疗的痛苦。
每一次复发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凌迟,但每一次艰难地闯关,就又是一次新生。
如果从确诊的那天,也就是2006年12月2号开始算,寇晓玲已经快进入抗癌斗争的第16个年头。她认为,这一定算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孙子13岁了!
寇晓玲记得第一次复发后去宣武医院住院时,小孙子对她说:“奶奶能回来,奶奶肯定没事。”寇晓玲本以为会等不到小孙子上一年级,而现在她还活着,小孙子13岁了,已经上初中了。
老公的妻子还是我
寇晓玲记得第二次复发的那一年,她张罗着要给老公再找一个媳妇,不愿意他受委屈。
从寇晓玲得了病开始,他就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寇晓玲,他很老实,虽然话少,但他也总因为寇晓玲的事情掉眼泪。
后来寇晓玲才知道,那年他拿着CT片在北京跑了三家医院,从北京回来,他就坚持要住院手术。在治病的日子里,为了给寇晓玲补身子,听到别人说什么好,他总要买回来炖汤。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这些年,他总是迁就。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眼前和未来失去了生的希望。”
医院承载了新生的喜悦,也装载着很多逝去的痛楚。在医院工作的那几年,寇晓玲遇到很多病人或家属,每个人身上都有他自己的故事,不幸的是自己也成了故事里的一员,当从旁观者变成被关注的那个人后,转变心态是最难的事。
寇晓玲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事例,影响更多肺癌患者,给病友带来希望,帮助觅友尽快转变心态。
2019年,寇晓玲参与觅健主办的《中国首届癌症患者关爱大会——回归美好生活》
我们希望,寇晓玲的力量能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实现带瘤长生存。今天的留言板留给大家,欢迎在留言处通过留言的方式为自己或家人加油打气;也欢迎分享你的故事,让更多病友看到希望!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肺癌82万,死亡71万,相当于每分钟会有至少两个人因肺癌去世。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我们知道虽然人类终将被疾病、衰老、死亡击败,但仍然可以选择和他们相处的方式。在觅健就有这样一群平凡的战士,他们有的已经抗癌近20年,有的已经临床治愈;然而还有大部分人在为延长生命剩余的时间奔波。
因此我们把一些成功的抗癌经验、“抗癌前辈”们走过的弯路,在觅健上记录下来。在国际肺癌关注月推出#了不起的抗癌经验专栏,伴随着这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抗癌日常,给觅友们带来更多抗癌的力量和勇气。
文章源自肺癌康复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s://www.hxkfh.com/zuixindongtai/20211118185411-6150.html
最新动态分类
最新文章
随机文章
康复热线
400-70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