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胃癌手术患者的新福音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腹腔镜胃癌手术已逐步发展成熟并在临床普遍应用。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更是进一步拓宽了微创手术的范畴,成为胃癌微创治疗的新焦点。
机器人亮相胃癌外科手术治疗
“医生坐在距手术床约3米的主控台上就可以进行手术操作,1.8米高的达芬奇机器人代替医生矗立在手术床旁,机械手臂伸展入患者腹腔,附带的实时影像设备将患者腹腔内部情况以高清3D图像清楚地传输在显示器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癌首席专家、胃外科主任周志伟教授描述着他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为胃癌患者进行手术的情景。据周教授介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省内率先正式启用达芬奇机器人的专科医院,自2016年4月以来,已经成功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微创胃癌手术60余例,成功率100%,在广东省遥遥领先。
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三大优势
1.视野清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够突破传统腔镜手术二维成像的局限,采用高清三维成像系统,并且光学放大可达10-15倍,保证主刀医生在操作中“明察秋毫”,尤其在胃癌手术根治术中,深部病灶的清除以及淋巴结清扫时能充分体现优势。
2.操作精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关节灵活,能做到以任意角度操作,并且具有手颤抖消除、动作比例设定和动作指标化等功能,从而显著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安全性。主刀医生可以按照手术思路任意控制机械臂进行精细解剖,病灶切除更加彻底,消化道缝合更精细,极大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及意外的发生。周教授表示,胃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工作量大,且要求精细,淋巴结紧密缠绕在血管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血管神经,因而这项工作又被称作“血管上的舞蹈”;现在,有了达芬奇的辅助,主刀医生可以轻松实现细如发丝的小血管的淋巴结清扫,可以说是如有神助。
3.恢复迅速:由于机器人手术微创而且精确,手术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对邻近结构的保护更加确切,因此术中失血量极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感轻,功能恢复快。周教授表示。根据科室的初步统计,使用达芬奇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一天即可下床活动,平均术后4至6天即可出院。相比起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十分明显。
安全有保证,费用可接受
对于大部分患者的顾虑,周教授特别指出,机器人手术并不是完全把手术交给机器人,而是通过手术医生严格地操控机器人这一工具,更加精确、稳定地完成手术。在手术床边,即机械臂操作所在环节,将有专门的医生助手进行掌控,帮助主刀医生执行手术过程的最高控制权。至于手术费方面,周教授表示,目前机器人手术的费用比普通手术的费用一般贵2万元左右,但由于其恢复效果更好更快,术后的医疗和护理将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将抵消手术的经济负担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应该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对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的未来展望,周教授表示,微创手术是外科的发展方向,机器人手术是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随着机器人辅助胃癌手术的逐步推广与不断成熟,相信可以减轻胃癌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更大的福音。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s://www.hxkfh.com/zuixindongtai/20171026091047-2041.html
400-70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