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抗癌13年
来源:华夏肿瘤康复网发布时间:2025/2/21 14:48:25
小细胞肺癌抗癌13年确诊时,我的命被“标了价”
2011年寒冬,我因为咳血、胸痛被送进急诊。CT结果显示左肺有一个4.2cm的肿块,纵膈淋巴结肿大,骨扫描提示胸椎有转移灶。活检确诊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分期为IV期。肿瘤标志物CEA高达120ng/mL(正常值<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飙到98ng/mL(正常值<16.3)。医生摇头叹气:“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过一年。”
那天,我攥着报告单瘫坐在医院走廊,耳边嗡嗡作响。妻子蹲在我面前,攥着我的手说:“治!砸锅卖铁也治!”
化疗:从“鬼门关”爬回来
第一次化疗方案是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第一天,我挂着顺铂的吊瓶,手臂血管刺痛,胃里翻江倒海。第三天,白细胞跌到1.8×10⁹/L(正常值4-10),护士给我打了升白针,全身骨头像被碾碎一样疼。第七天,头发大把脱落,我让妻子直接剃光了头。
六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肿瘤缩小到2.1cm,CEA降到45,NSE跌至32。但副作用让我几乎崩溃:手脚麻木(周围神经毒性)、味觉丧失、连喝水都呕吐。主治医生建议联合放疗,但我的肺功能已因化疗受损(FEV1仅剩65%),只能改用拓扑替康二线化疗。
绝境中的转机
2013年,我的肝部出现新转移灶,CEA反弹到80。那时我瘦到不足100斤,连楼梯都爬不动。绝望中,妻子在华夏肿瘤康复网上查到关于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讲座视频。我们连夜联系网站的顾问王老师,她帮我们整理了病历,推荐了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的临床试验。
入组后,我每三周静脉注射一次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口服安罗替尼。起初皮疹、腹泻让我几乎放弃,但三个月后的CT显示肝转移灶缩小了30%,CEA奇迹般降到30。王老师还建议我用灵芝孢子粉辅助缓解乏力,每天喝五红汤(红枣、红豆、花生、枸杞、红糖)升血小板——那口甜汤的滋味,我至今记得。
13年:与癌共存的每一天
如今,我的生活像一本写满数据的病历:CEA稳定在8-10,NSE控制在15左右;每半年做一次PET-CT,肺部原发灶钙化成1cm的“疤痕”;每天饭后吃10mg奥希替尼(医生说我EGFR基因有罕见突变),睡前打40mg低分子肝素抗凝(化疗损伤了血管)。
在家康复的日子,我成了“半个医生”:
-饮食:早餐必吃蒸山药(健脾)、两个蛋白(避免肾脏负担),西兰花焯水拌亚麻籽油(富含Ω-3);
-运动:每天清晨6点打八段锦,下午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肌肉流失率从25%降到12%);
活着,就是一场温柔的战役
如果有人问我怎么活下来,我会说:
1.相信数据,但别被数据吓倒——当年医生判的“死刑”,我用每一次验血的指标去推翻;
2.疼要喊出来,弱不必藏着——病友群里,我学会发语音求助;
3.把命交给医生,把生活攥在自己手里——从化疗药到一碗五红汤,都是武器。
抗癌13年,我输过血、住过ICU、签过病危通知书,但也看着儿子结婚、陪着父亲走完最后一程。这世界给我的甜与苦,我都一口口嚼碎了咽下去。
(文中涉及治疗方案及药物需遵医嘱,个案经验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s://www.hxkfh.com/kangfuzhinan/20250221144825-8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