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刘谦确诊肺癌,术后需要关注这件事!
来源:华夏肿瘤康复网发布时间:2024/8/29 16:41:46
今日,多家权威媒体披露了刘谦罹患肺腺癌的消息。据悉,刘谦在筹备今年春晚期间便发现肺部异常阴影,为了不耽误春晚的精彩呈现,他与医疗团队协商后决定演出后再行手术。大家或许还清晰记得他在春晚上演绎的《守岁共此时》魔术:
殊不知,在为大家编织欢乐的同时,他正默默承受着疾病的重压。我们由衷感谢刘谦在巨大压力下,仍为全国观众奉献了难忘的演出。幸运的是,他于今年2月中旬成功完成了手术,目前,他除了定期复诊外,还公开宣布已彻底告别多年烟瘾。
据权威研究数据揭示,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约有20%面临复发与转移的风险[1]。显然,复发与转移是肺癌患者必须正视的重大挑战。那么,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难题?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MRD检测:预防复发的隐形盾牌
手术后的复发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特性和发展阶段。对于原位癌或微浸润癌患者而言,其十年内复发转移率极低,几乎可视为零,预示着极高的十年生存率。然而,若肿瘤已进入浸润后期,则需警惕复发风险。因此,无论病理结果如何,定期复查随访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复发迹象。
朱江教授强调,即便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体内仍可能潜藏少量癌细胞,这是复发的重要隐患。为此,针对有需要的患者,MRD(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成为评估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即可揭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这些“隐形敌人”。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提示复发风险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这一信息为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宝贵参考。
术后辅助治疗:复发转移的“清道夫”
术后辅助治疗如同对身体的全面清扫,旨在消灭可能残留的微小癌细胞,降低复发与转移风险。不同的辅助治疗方式如同不同的清扫工具,适用于不同患者,效果各异。目前,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常见的术后辅助手段。
化疗:虽应用广泛,但副作用较大,对延长生存期的贡献有限。
靶向治疗:针对EGFR突变阳性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使用靶向药物能显著延缓复发、降低远处转移风险,尤其是脑转移。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靶向微小转移灶,实现更快速、更彻底的癌细胞清除,有效预防复发。
患者在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前,应接受多学科团队(MDT)的综合评估,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复查随访:捕捉转移的“侦察兵”
根据2024年CSCO非小细胞诊疗指南,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在术后需遵循不同的复查随访计划。通过定期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吸烟情况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转移迹象。
此外,患者还需警惕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如原病灶附近的新生物、淋巴结肿大、全身性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复查。
保持好心情:复发转移的“防火墙”
研究表明,情绪应激与癌症复发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预防复发至关重要。觅健科普君建议:
直面癌症,树立长期抗争的信心与毅力。
学习肿瘤知识,纠正错误观念,认识到恶性肿瘤并非绝症。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群体活动,分享抗癌经验,增强信心。
争取回归正常生活,保持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
体贴家人,控制情绪,共同面对挑战。
结语
刘谦的故事不仅让我们对肺癌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激励我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正如他在舞台上创造的奇迹一样,每一位患者都有能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转载请注明:https://www.hxkfh.com/kangfuzhinan/20240829164146-7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