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强调规范化和个体化
肿瘤是非常讲究规范化治疗的,要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由相应的权威机构或组织对不同肿瘤提出的治疗建议或指南。进入21世纪以后,临床肿瘤学的重点是:循证医学、规范化和个体化,而对于“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关系,只能在规范的前提下讲究个体化,而不是离开规范化强调个体化。
恶性肿瘤是难治又多发的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规范性治疗,就是把经循证医学验证的、先进的、合理的、有效的临床处理办法告诉患者。简单地说就是要遵守治疗原则,肿瘤各科医师通力协作,病人及家属配合,正确有序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首选诊断与治疗并不在肿瘤专科医师处,使得患者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恶性肿瘤的首次治疗应当说对于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首次治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规范化治疗。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但因为我国肿瘤临床在循证医学这一块可用的数据非常有限, 规范化治疗的指南主要是参照国外的经验,比如美国的NCCN、欧洲的ESMO等,这些指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种族、遗传等因素,国外的指南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肿瘤临床的现状以及治疗规范。
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病灶,面对这类癌症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如单独手术、放疗或者化疗都很难治愈肿瘤。因而从临床疗效角度来看,当前应在继续不断提高现有有效治疗手段水平的同时,合理地、有计划地制定一个应用现有多种有效手段,取长补短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三个主要方法。许多肿瘤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先后接受过这些治疗,但这些治疗的规范和不规范,其结果迥然不同,有时甚至会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如一个肿瘤病人是要先手术还是先放疗,先化疗还是先手术,需不需要手术,化疗是大剂量还是小剂量,凡此种种都游离于规范与不规范的边缘。由于缺乏规范治疗,使得我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25%。
我国的现状是农村地区的肿瘤患者很多,他们就医的第一选择往往是县级或以下的综合医院,基层医院(包括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的医生就成为肿瘤患者首次治疗的接诊医生,然而,基层医院对于肿瘤的第一次治疗仍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首先,就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言,肿瘤外科需要临床经验较丰富的外科医生,肿瘤化疗也不是单靠书本知识就能做好的,肿瘤的放射治疗则更具有特殊性,而这些治疗手段仍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其次,由于我国在肿瘤专科医生的培养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特别在放射治疗专科,医学本科教育对于放射治疗的教育几乎是空白,进入肿瘤临床后,完全是靠传统师徒承接式,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这点在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基层医院或甚部分大型综合医院的非肿瘤专科医生,要对肿瘤规范化治疗做到真正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对于疾病,医生能做的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习认识疾病的能力。如肿瘤病人的预后更重要的是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性决定的。在现有的科技手段下,医生还不能将具有“狼性”的肿瘤变成“羊性”的肿瘤。而一名好医生能够做到的仅仅是为病人判断出肿瘤的恶性程度,施以正确的医疗手段,让肿瘤放慢甚至停止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过分强调自己诊治疾病的能力,必然会误导患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纠纷。要不断提升相关能力,医生必须接受医疗各专科知识的培训和跨学科学习。
1对于生命的尊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医生,对生命尊重的最高体现就是,运用你的医学知识给予病人最准确的诊断,选择最合理的方法,施以最规范的治疗。当你不懂的时候不能乱给病人治,一定要请示上级医生。要做到这些,我的体会是必须遵循学习-实践-思考-归纳的学习曲线,实现周而复始的终身学习。
肿瘤治疗必须走向规范、合理,与个体相结合的标准化。以麦当劳店为例,没有人会为吃麦当劳跑很远的路,因为每家店都是标准化管理。患者就医也应该这样,到每家医院、找每一位医生对一种疾病的诊治方案应一致,无须舍近求远,长途跋涉。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制定操作性强的临床路径。时代在变化,新的可以遵循的医疗方案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成为新的规范化治疗,这也要求医师观念更新,跟上进展,努力提高个人医德伦理修养和专业素质,将最好的治疗方案贡献给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s://www.hxkfh.com/guanyuxiehui/2012/201208251206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