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不痛不痒,食用后如有5项异常,还是要及时检查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人都因为吃东西惹了不少麻烦,胃癌就是其中之一。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贲门部胃癌和非贲门部胃癌的高发有因果关系。
其中,城市居民非贲门胃癌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居民。非贲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4.9%,贲门胃癌为92.2%。
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导致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的发生。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胃癌高发的可能原因。
01关于胃癌,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些常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资料显示,每有一位兄弟被恶性肿瘤夺去生命,就有一位胃癌患者。
胃癌仍面临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性切除率低、五年生存率低的问题。在我国,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广东、广西、贵州等地胃癌发病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和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西北地区喜欢吃烧烤,喜欢喝酒。广东饮食相对清淡,喜欢喝茶。
由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工作压力大,胃癌的发病率逐渐趋于年轻化,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6%左右,预后良好,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是防癌的关键,必不可少的。
02如果吃完饭后,有5种异常,或及时检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胃的结构。胃有4层,分别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癌一开始会出现在胃粘膜层,不会出血,基本上不会影响消化功能,所以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即使偶尔有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单纯的胃病,时间长了,癌细胞会不断增殖,癌灶会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晚期。
一旦发生转移,就意味着到了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将低于10%,胃癌早期虽然不痒不痛,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如果饭后出现以下三种症状,最好及时检查。
1.上腹部不适。
胃癌早期,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多在饭后出现,会有反复的饱胀感和钝痛,早期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疼痛也不是很强烈,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越来越强烈,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2、烧心反酸。
如果胃里有肿瘤,胃的蠕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蠕动速度减慢,胃酸会随食物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灼伤、烧心、反酸等症状,尤其是在饭后。
3.恶心和呕吐。
食物摄入体内后,需要通过肠胃消化吸收,只有胃肠道功能正常的食物才会被消化吸收,如果胃肠道有肿瘤,胃肠道功能会下降,你会觉得我吐。
4.经常打嗝。
饭后频繁打嗝是由于肠道气体堆积过多,消化不良造成的,胃中的癌细胞可能已经侵入了附近的神经,如果饭后打嗝持续几十分钟,就要提高警惕,尽快去医院就诊做胃部检查。
5.胃痛。
当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发生时,会出现胃痛的症状。一般会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出现疼痛,一段时间后就会缓解。如果疼痛发生不规律,那么就要改善了小心,可能是癌变。
转载请注明:https://www.hxkfh.com/aizhengkepu/20230119224242-30505.html